系主任您好,此封信件的目的在於闡述本人對於Strauss所提出關於政治哲學及自由教育的理解,另在末段說明對本人來說,理解這位學者對兩者概念的描述對於認識政治,是否有所幫助。
欲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必須從Strauss對「政治」、「哲學」的理解及其中的關聯去做展開,並輔以他對施行自由教育的耳提面命,方能徹底了解這位猶太哲人為何重視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又是如何將所謂「善」,帶進政治生活、政治秩序中。
1.「古典」政治「哲學」
謂之古典,是因為它在本質上追求理念的實踐,並非僅止於對概念的描述及理解;稱之哲學,則象徵在共同理念的追求上,政治與哲學彼此相互影響,誰也無法在政治秩序的構建中獨善其身。於此,Strauss以其獨到的見解釐清了政治與哲學之間的連結,它認為政治與其是一種主題,不如將其看作為一種處理方式,旨在以政治的方式處理哲學,將Strauss所認為的公民導引入哲學生活中。這些答案在根本上是為了回答一個基本的命題:即「為什麼政治生活需要哲學」。
2.政治哲學與政治
古典政治哲學關注政治秩序,同時寄望於解決政治的重要爭論:何謂好的政治秩序。這個爭論可以從兩個面向去思考:其一聚焦於制度、其二則關注統治者的德性。
Strauss毫不掩飾地展現他對「貴族制」的嚮往,此所指的貴族,並非傳統上人們所認知的,以身分、地位、財富、血統為判斷標準的貴族。而是在此之外,尚須衡量德行、道德等心靈層次。為了能有效地使貴族進入政府,Strauss特別推崇憲政之父的貢獻。他們確立了一種永恆的架構,使政治家能夠在此等框架下應付詭譎多變的政治生態而不致產生混亂。但具體來說,在談及何種法律制度是最好,或者說最能夠維持政治秩序這些問題時,政治哲人的思考往往較憲政之父更為全面,因為他們的思考並不會侷限在任何情境之中。透過如此廣泛的討論所得出答案,即使不是能適用於何時何地的最好體制,也是一種判斷政體好壞的一種判准。
政治的根本爭論在於誰應該成為統治者,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德行,一旦具備甚麼樣的德行,便毫無爭議的具有實行統治的資格。這是個明顯的哲學問題,卻難以找出四海皆準的答案。民主制的本質是以民作主,因此要求公民須具備德行來對其選擇節制與負責;但對非民主政體來說,這樣的說法似乎又不被接受。或許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又可以說它不能算是個哲學問題。或者,我們認定它是個哲學問題,並向所有質疑的聲音表示,只有對民主的問題值得追求,因為那些非民主的政體在未來必定會皈依於民主之下。因此,對民主政體中所有問題的追求必定就是對真理的追求。
3.自由教育的作用
自由教育與政治哲學為了成就「善」而相互輔佐。古典政治哲學提供目標,自由教育則是方法。為何自由教育如此重要,Strauss的說法提供了對現代民主毫不遲疑地批判:「我們拒絕民主制,因是那是未受教育者的統治」。有教養之人與庸人的區別,不僅在於公民責任心,亦在選舉權的節制上有所表示。只依靠好惡去做一切政治事務的判斷,對共同體而言乃是一場災難,為此,需靠自由教育來避免,如同Strauss所言:「自由教育乃大眾文化之解毒劑」。
對貴族統治的嚮往激發出了Strauss對自由教育的推崇,即便他必任何人都清楚明白這條路是如此困難重重。馬克思與尼采的例子恰好說明了即便是深具智慧之人也並非能轉化自由教育的好處。「我們不期望會引領所有受惠於他的人都能以同樣的方式理解自己的公民責任」,這種消極的澄清說明了自由教育作為即使是最有可能接近貴族統治的途徑,也依舊無法被樂觀地期待。
若要以Strauss對政治哲學、自由教育的闡述去理解政治,顯然並非易事。一方面源於文本的不足,本人無法清楚得知Strauss對政治是否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另一方面,若是要以他的說詞為框架,去建構心中政治的藍圖,可能又會淪為各取所需,各說各話。因此,古典政治哲學是否有助於正確認識政治,我只能回答,它確實提供了一種解讀政治的面向,透過追求最好的政治體制(貴族制)和自由教育的作用去理解政治哲學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但要說透過古典政治哲學,吾人將精準掌握政治的各類意涵,也有些過於言過其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