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作業展演二: 一種正確面對古典政治哲學的方法 (給系主任的第二封信)

主任函丈:

    身為在本系就讀四年的學生,這封信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跟主任聊聊在教育場合中最重要的問題:「如何讓政治初學者正確的了解政治?」在提及教育的素材之前,該先跟主任分享的,莫過於對一個在本系待了四年的學生來說,何謂政治。

    我想,政治的道路之所以艱辛,不外乎就是政治被迫在理想的圓滿與現實的骨感中掙扎,這是政治的宿命。或許另一種更多人聽過的說法也能稍微表現出這種處境的尷尬: 「政治是在一連串目標與手段間的不滿足中前進」。 

    總之,政治在不滿足中存在,在不滿足中前進。但同時,政治並非只是一個讓人感到尷尬的學問,除了認清處境之外,政治更要進一步回答我們該往何處去這種決定根本生活方式的問題。透過對於善的追求與理解來培養審美,進一步表述出人應該如何生活,且同時,這種表述具有普世性(即使對於善的追求與理解來自於一時、一地)。最令人頭疼的是,政治同時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因此政治也不僅滿足於追求該往何處去的答案,更是要將其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若是將這個處境放進教育當中,一個對本系(政治學系)最嚴厲的拷問便出現了:「該如何讓政治初學者正確的認識何謂政治?」我認為政治系所有必修課的安排與設計都該直視並回答這個問題。不知主任心中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為何,但對我來說:「學習古典政治哲學有助於政治初學者正確的認識政治」。

    依照我的觀察,古典政治哲學家的身影在本系各種不同的課程當中出現頻繁: 當行政學談及正義、當國際關係談起各種不同學派對於世界的原初認知、當比政談及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當政治思想論辯: 「古典政治哲學主宰了現今政治學每個領域當中最原初的論述」。但本系對於古典政治哲學本身的重視,不論在課程安排亦或是言談中都展現了不求甚解的態度。 

    什麼是古典政治哲學?古典政治哲學是對於人性的理解、是對於概念與價值的論辯、是在一時一地的生活方式(政體): 古典政治哲學旨在回答該時該地的民眾該往何處去的提問。但這句話同時意味著,古典政治哲學並不回答對現時現地的我們來說,該往何處去。但我仍舊認為古典政治哲學對於幫助政治初學者正確的認識何謂政治是不可或缺的。

    既然古典政治哲學對於現時現地的我們來說,並不回答我們該往何處去,那古典政治哲學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回答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緊扣本系多數學生、老師,甚至是大眾對於古典政治哲學的態度來做答。在我看來,大多數人面對古典政治哲學的通病就是: 「見獵心喜」。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國際情勢的動盪、社會關係的重構、科技進步的衝擊等原因,概念的使用總是不斷在改變。以前的自由不等於現在的自由。以前的自由指的是時間屬於自己的人,因此他們可以受自由教育,成為有德行的人,因此自由人等於有德行的人,這種論述與現在可以任意追求想要的生活的論述方式大相逕庭。同樣的,以前的平等也不等於現在的平等,很多概念的使用跟語境是徹底相異的。但多數人見獵心喜的態度讓他們緊抓著這些相異的不合時宜嗤之以鼻。更遑論政治的論辯素材正是不合時宜(古典政治哲學對於現今的變),但在處理古典政治哲學與現時現地的不合時宜前,還是讓我先將大多數人嗤之以鼻的態度做說明。

    一個正確學習古典政治哲學的方式是既要求同也要求異。也就是說,對於古典政治哲學在現今的變與不變應該要同等看重。因此在我看來,對於古典政治哲學的不合時宜嗤之以鼻,正是因為他們過分忽略了古典政治哲學的不變。古典政治哲學對於現今的不變,在於對價值與生活方式論辯的執著,自由、民主、平等、威權,這些價值在現今仍在論辯,仍具體的反應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當中,這不僅是古典政治哲學的戰場,更是現今政治學的戰場。由此態度來面對古典政治哲學,才不會以嗤之以鼻的心態錯失真正歷久不衰的核心。

     而古典政治哲學在現今的變,更是非常重要部分。誠如上述所說,政治的論辯素材正是不合時宜。政治是一種價值的論辯、一種生活方式的追求,在現今專業掛帥、工具性極強的生活方式當中,古典政治哲學的變,古典政治哲學的生活方式,對於價值與概念的重視,何嘗不是另一種論辯與發展的可能?倘若不把握許多許對現今來說的「變」,不去面對不合時宜,那麼政治將失去論辯的素材,更遑論對於生活方式做調整,我們將會一陳不變。

    說至此,上述關於古典政治哲學的變與不變更表現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即便試圖以變與不變的角度面對古典政治哲學,但變與不變卻很可能是一體兩面的,都扮演了同等的重要性。

    若把握現今與古典的質變(生產方式、國際情勢、社會關係、科技等),沒有任何單一的素材可以回答我們對於現今的我們來說,該往何處去的提問,古典政治哲學也不例外。但古典政治哲學提供了論辯的素材、提供了現今我們該往何處去的養分。同時,正是因為我們研讀古典政治哲學,有企圖回答我們該往何處去,所以我們開始關注政治思想、關注比較政治、關注國際關係、關注行政學,這些都是為了為回答政治上終極的問題所做的學習。因此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古典政治哲學,打好古典政治哲學的基礎,不僅能正確的認識何謂政治的使命,更對於本系現在四個領域的學習都有莫大的幫助。

    台灣剛開始民主化不久時,是東吳政治的巔峰時期,報名人數最多的組別是政治思想。當時台灣社會有雄心壯志,對於台灣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顯得野心勃勃。隨著明面上台灣的民主化漸趨穩定,再加上科技與專業掛帥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人以錯誤的方式面對古典政治哲學,本系也逐漸到現今的狀態。身為本系的大四畢業生,衷心的希望本系的所有同仁與學生可以正確的認識政治,在這個強調執行而缺乏論辯與價值判斷的年代,能夠不隨波逐流,不做行動上的巨人,思想上的侏儒。

 

                  系務順利

 

                                                                      學生

                                                                                                                                                                                                                  哲毅敬上

五月六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