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系主任的第二封信:古典政治哲學有助於正確地認識政治?
OOO系主任函丈:
主任好,我是政三A 的林耀琦。
近日閱讀Loe Strauss主張之古典政治哲學與自由教育,產生一些感想欲分享給主任,是有關古典政治哲學與「認識政治」之間的若干想法。
一、政治、政體與古典政治哲學
政治作為古老的學科,與之相關的討論無不環繞於如何成就圓滿的、正確的人類生活環境此一主題,或是更白話而淺顯的講: 「人應如何生活」此一爭論,這樣的爭論並不是垂手可得的個人偏好或傾向,而是攸關眾人禍福的嚴肅討論。在追問、實踐共同體的生活意義之過程,「政體」的探問便不可避免,因為它是達致共同生活的手段,研究著何種政府體制是值得採行、治理的。這種尋求正確的、最佳的社會生活型態之研究,恰是政治學的原初目的。
然而,為了描摹出最佳的政治秩序,古典政治哲學便將「由誰治理?」作為核心關懷,並且使用通俗語彙來處理日常生活的政治爭議,即古典政治哲學「切事」的性格。對Strauss而言,古典政治哲學鼓吹的是「好人治理」,這樣的「好人」有意願、也有能力承擔公共事務,而且具備最好的能力去成就公共福祉,自是擔當共同體之治理角色的絕佳人選。
二、自由教育
為了培育「好人」,或稱「有教養之人」來鞏固政體於正常,Strauss提出一個名為「自由教育」的方案,透過哲學化思考、推動讀寫能力,並以整全性的政體知識為講授內容的自由教育,來盡可能多的培育出德智兼備的公民,在Strauss的構想中,這樣的公民另外需要懷抱著一種「對正確憲法無遲疑效忠」的節制,藉此來避免這些公民出現充滿幻想的期待政治或懦弱的輕蔑政治這兩種危險。
三、現實世界的侷限
不過我們仍須坦然的接受,人類終究是擺盪於善惡的動物,再加上人世間的無常、不確定性,即便自由教育真的出乎Strauss的預料,成為普遍流通的教育方案,舉國公民在自由教育、政治知識、治理技藝的薰陶下皆成為了有德行之人,也未必能夠成就圓滿的「最佳治理」。由此,以教育來鞏固、挽救政體的主張便受到論證上的挑戰。
惟眾所周知,教育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而且這樣的手段在人類文明中施行多時,教育對個體的重要性已不被質疑,因此即便期待教育來挽救政體稍顯狂妄,但終究仍是值得、必須努力的事業。
四、結語
按Strauss的主張,自由教育將使哲學與政治得到聯繫,一方面哲學被賦予政治性的任務,要求哲學家必須貼近政治生活並給予政治一些根本性、整全性的研考;另一方面,政治則接受來自哲學思考的知識收穫,藉以搭建良好立法與最佳政體。
由此,即便公民未能夠在這些過程中表現良好,受教成功的有德之人也未必掌權,甚至實施治理,也能夠在思考何謂正確的過程中,共同摸索最佳生活及其相關理念與行動策略。
綜合上述,恢復當今社會,乃至政治學系本身不再多言的古典政治哲學之教學地位是正本清泉之道。
祝系務順利 萬事順心
林耀琦 敬上
2021.05.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