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古典政治哲學有助於正確地認識政治?

系主任您好: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將「自由教育」、「政治哲學」、「政治科學」視為三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是「政治」的不同面向,因此,任一學科都絕對無法也不該冀望能夠正確地認識政治。我們都只是試圖從不同角度來拼湊出政治的全貌。在此一前提之下,進而談論三者對於「政治」本身的理解角度為何。

若想簡單界定,我認為,政治哲學是本質上的政治;政治科學是技術面的政治;自由教育是在地化的政治。藉由政治哲學來理解事物的本質、價值的衝突,或是理想政治秩序的圖像;藉由政治科學來增進治理的技巧、立法的職責和技藝、或是制度上的差異;再藉由自由教育來落實於在地,為政治哲學補充當代性與在地性,而非形而上不可及的存在。

 

三者差異

若政治哲學是普世的、是理解本質上的政治,如同文中所提「古典政治哲學不問一時一地的最佳政治秩序,最佳政治秩序是被當作普遍問題來作答。」因此政治哲學可被視為政治的「理型」,其所延伸出來因時因地的「在地政治學」就會是「自由教育」的範疇和目的。政治哲學提供一個遠大而高層次的理想藍圖,執行所需的手段,會由「政治科學」所負責,不論是技術亦或制度層面。

政治哲學究竟能否使我們離理想政治更近一點,我相信在政治科學與自由教育的加持下是可以的。政治哲學是諸神征戰的場域,是價值衝突的戰場,在理解神的過程中,也須能更接近諸神以及諸神所行的完美民主自治。

如此高上大的理想,要如何成為具象化?就需要利用自由教育在地合因地制宜的性質來達到。與本地文化、風俗、傳統有所結合,才能確保不背離現實生活。自由教育的目的有其二,一是累積有德之人的數量,二是確認有德之人對於維繫自由有所冀望。兩者何一才有可能培養出的具有德性的公民和立法者,由他們所組成的新貴族階級來統治,達到一個接近原初意義上的民主,即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普遍貴族政體。要形成此一理性社會,便需要自由教育來培養德性和讀寫能力。

 

三者合一

回到問題,結合「政治哲學」、「政治科學」、「自由教育」的教育系統,我相信已可培養出能正確地認識政治之人,但三者的均衡,卻是難以實行的,以東吳政治系為例,想要請教系主任,在正確地理解政治以前,我們是否願意正確地理解古典政治哲學?系上願意提供場域、資源、師資來讓學生能夠在政治系四年教育中,得到完整的、有系統性的教育嗎?亦或是東吳政治系本就毫無中心思想,只為了創造「無分組」的廣度想像,而忽視了學科的深度,成為無專精的四不像科系嗎?或許在學科上,真的應該政治歸政治;外交歸外交;公行歸公行,別讓已需瞎子摸象的學科,徒增其他無關物種,而造成混淆和困擾。至於政治系未來該走向何處,是否能成為洞外之光,引領學生接近真理,也將考驗系主任您的智慧與能力。

 

祝好,

 

學生 子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