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寫給系主任的第二封信:古典政治哲學有助於正確的認識政治?

系主任您好:


    在閱讀完Leo Strauss有關古典政治哲學與自由教育的論述後,想與您分享我對於本系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目標上的見解。特別是又到了學期之末、新生即將入學的季節,一方面學生必須實際知道政治系能夠帶給他們些什麼,而不至於停留在空中樓閣的幻想;另一方面,教學方亦必須自清本學科在教育上的長處與局限何在,以免制定不切實際的教學指標,一味朝著現下趨勢與意識型態去改造政治學科,原期望學科能夠切事、服務於社會,卻變相導致最糟糕的惡之出現。

     面對政治系在當代社會是否有其存續之價值的質疑,普羅大眾對於政治學本質的不認識,我認為本系在行教育之時仍不可避免須直面政治學的學科本質,亦即「政治是什麼」,若排除個人好惡、情感因素,而探索此一始終存在極端對立的疑問,即為「人應該如何生活」和「何謂正確的人事秩序」。由此,回顧本系的課程教學,我們難道真有不停地探問政治如何可能嗎?進一步拆解此一提問,作為政治社群的組成份子的個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帶領或有助於政體走向善,而政治學的教育又如何達成上述目的。誠然,對於何謂最佳的政治秩序的論辯從不停歇,然古典政治哲學的核心在於讓哲學融入政治生活,而使得這些攸關政體如何運作的整全性知識能真正發揮作用,而作為此些治理技藝的學習者,便必須認識這些知識與一國的自然、社會、文化以及隨著時間導致的工具性變遷深刻鑲嵌,觀諸普遍對政治學門的分類:政治理論、公共行政與及國際關係,便是從不同面向試圖去回答政體運行中可能遭遇的各類問題,既然Strauss所擘畫的普遍貴族政體難以成真,便必須指望掌權者懂得節制,公民有維繫自由的意志。

     回顧本系的必修課程,帶領學子認識政治學的基礎課程,為了捍衛、辯駁自身政體的價值,反而陷入了對於其他政體卻乏認識的困境,粗略介紹各類憲政體制、政府型態與選舉體制,卻難以回答在高度全球化、資訊流動的現在,政治的樣態有了何種改變;憲法與政府的課程,法的精神無法完全與當代社會相連結;公共行政以量化指標來衡量效率與善治,奉行移植與自身政體不相容的制度;國際關係在理論的介紹與大國主宰的秩序以外,是否試圖尋找讓政體自身得以存活的解答?對我而言,這樣的政治學教育是缺乏價值論辯,且嚴重背離政治哲學應與政治生活相連結的初衷,當無法透過教育來建立共同感,價值論辯隨著資訊科技的形塑與人的刻意操弄而不存在戰場,實難以探究政治如何可能之論題,這對或許是最接近自由教育的學科,著實是一大警訊。

     面對這些挑戰,我認為政治哲學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唯一一門政治系的子學科(以目前的課程設計而言),有企圖地回答如何造就好的公共生活模式,透過過去偉大心靈的指導,經由言說和文本閱讀的自由教育,以進一步去反思合於自身政治處境的解決方案,因此,古典政治哲學於我而言,確實是朝向正確的認識政治之開端,點燃此一政治學獨有價值戰場的柴火。特別是民主政體相關的概念是流動的,一方面使我們必須認清在返回古典的可能侷限,另一方面,其也代表著彼此間必定有些共通的難題以及制度遺緒值得去探索,在哲學的幫助之下,對於政體的認識便不僅止於實際的體驗,而能有更深的期待,並透過進一步的政治行動讓實際政治樣態盡可能成為哲學思維的投射,這便有賴於公民容納於社會生活之中,因此在本系的課程設計上,便需要實際的行動以建立在地的認知圖像。


敬請 教安


學生 王奕凱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