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大學的理念

 
理想與目的VS. 知識與技能
文本中提到,任何行動的產生並非先有「目的」才得以完成,而是因為具備了完成這項行動所需的「知識」,才會從中產生「目的」,大學亦是如此。
 
大學的目的與功能
大學是「人的活動」而非「機械式的存在」,如此的活動並非動物的自然天賦而是需要「後天尋求」的傳統知識。因此「尋求知識」與「獲取資訊」的差別就是大學所需要面對與區分的。而「尋求知識」的關鍵在於「交談」,大學的獨特就在於彼此之間是能夠謙虛、和可交談的。這樣的交談並非為了一個特殊目的,而是為之後的交談來做奠基,以產生持續、且有品質的交談。
 
大學的組成
其組成由三個類別所組成,分別是:「學者」、「教師兼學者」、「學生」,以下也會簡述各自在大學的角色與特色。
 
學者
在大學,學者們以「合作方式」來尋求知識,他們必須是各自領域的專家,由不同領域的學者所組成大學,希望能夠將知識最大化。
 
教師
教師需要教授「審美」而非「技術」的能力,以藝術學校為例,應教授「如何去看」而非「如何去畫」。從對話之中去學習知識,而非直接對於結論來進行教授。
 
學生
大學生應該要從大學所提供的有限卻多樣的學習資源中,來從中做選擇。也應該要與教師、同學進行交談,不該將大學視為「一言堂」或是「職業學校」。
 
現今大學的困境
教師面:大學無法清楚定位大學的「功能」,而且身為教育主動方的教師,並沒有辦法提供「交談」的場域,導致學生也無從主動進行交談。
 
學生面:現今「失格的大學生」,對於大學有著錯誤的理解和盼望,將大學教育視為「職業訓練」,這樣錯誤的期待,也會間接影響到校方對於課程的安排,整體而言,即是日漸摧毀大學的獨特與理念。
 
提問:
廣設大學如何成為一個錯誤?
若非大學,技職導向的學習應被放入何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