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寫給未來系主任的一封信

蔡老師好:

在此先恭賀蔡老師當選新一任系主任,預祝蔡老師在未來系務推動上一切順利。觀看完老師於6/10的說明會與座談後,有一些關於課程規劃與學系定位的問題向老師指教。


就業化/市場化對本系的侵蝕


在說明會的一開頭,您便對問題欄中的「1450說」念念不忘,對於政治系淪為1450培訓所之指控表達反駁立場。然而縱觀系上氛圍,許多學生對於政治系課程的想像不乏為培育所謂政治工作者、公關公司或民調訪員,對於各式課程的要求如同消費者選購商品般,僅攫取其認為對未來職涯有幫助的明確技術與信息,並請求予以教條化、呆板化,製作成精美工具書般之簡而易懂,可不耗費一毫力氣便成為該課程核心的精通者。

事實上,本系對於涉及技術層面的科目,如統計、GIS與大數據的野蠻追求,試圖將其劃設進入本系課程的必修科目,是扭曲了政治系作為一個學科的傳統精神與價值;更遑論盲目追求社會主流的資訊技術,所培育出的學生將是單一且平庸、為填補市場技術需求的機器人。


大學-作為學習的地方


在談到政治系是否能學以致用的問題,您以「人文底蘊」回答了學系課程與教學的本質。試圖推敲何謂人文底蘊,首先勢必要擺脫「職業培訓所」的錯誤願景;或許社會功能論與大學市場化夾擊侵蝕本系的知識傳統與教學方向,致使某些人頑固地想將大學改造成迎合社會主流的樣貌,而非誓死捍衛那神秘淵博、不受玷污的神聖殿堂,抵禦來自外界世俗的侵略。人類偉大文明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潛藏著無數之遺產待航海成員挖掘獲取;而大學作為航海與探索的地方,是人從熱情稚嫩的少年轉變為被現實吞噬、單一面貌的社會化動物前,暫時脫離世俗的圍剿、得以喘息思考作為人的意義與價值的唯一庇所。在這一方天地,成員能有機會接近千年人類精神遺產的脈動,在書海中找尋貼近自我理解的典籍知識;課堂上,暢言無阻地進行彼此的對話與交談,在來回激盪中追尋更為創新的思考,為人文做更進一步的創造


教育者-作為資深的航海員


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早已加入的航海家(教師),或是剛踏足之新成員(學生),都是一艘艘獨立船艦,共同行駛於此片湛藍之上。作為資深航海員、在這一望無際之境駕駛數十年之久的教師,首要任務便是要能夠招募引介新成員的加入。教師以自身探索的經驗引導迷途忘返的成員重新找回召喚,抑或在成員掙扎於學習的艱難時能適時伸手相助。

但若承襲偉大文明的教師率先向邪惡勢力妥協低頭,而迎合市場的就業目標,或是無法招納新成員的加入,使其一同踏入繼承文明的航海事業,千年的知識遺產將毀於一旦,如同《華氏451°》中最後留存的知識擁有者,文明將隨倖存者的死亡而消滅,最終被物質與實用主義所取代。


什麼是政治-政治系的知識傳統


東吳政治系在威權時代曾是自由和精神的號召地,對於強權不唯諾、不膜拜,誓死追求理想和勇敢批判,以懷疑態度細緻入微地端視任何看似正當的政治概念之本質與不合時宜。如今,系上成為某種宗教的朝拜禮堂,裏頭單一且狂熱的符號與標語令人寒顫;課堂變成是傳教和召募新教友的典禮,相較著誰最為虔誠、誰最具深切情感,不再抱持警示與質疑的原初態度,一同浸入那蜜漿般美好的自我陶醉,而無人敢拒絕受洗抑或出面指正。隨著時代的演進,政治系課程必然需要有更符合當代的設計,增加與時俱進的相關次領域也實屬必要,但仍舊需要一個政治學的核心將散落的課程加以凝聚。對於事物的不輕易確信,抱持哲學性思考與反思,並以「政治是什麼」、「何謂好的生活」穿針引線地串起政治系零散的各個領域,才能撥亂反正,找回本系的知識傳統與光明。


祝平安

學生杜鎧佑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