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寫給申請政治學系的高中生的一封信:關於我與東吳政治學系

 嗨,各位想讀政治的學弟學妹:

 

    恭喜你們結束高中學業,即將邁入大學生活。身為已經完成大學政治系學業的學長,想跟你們談談大學與政治。一方面希望你們能調整心態,以更健康的姿態進入大學;一方面更希望你們可以將我的經驗當作參考,少走一些彎路,在大學階段學習更多並有所追求。

    在進入大學體制以前,習慣追求單一具體的答案、習慣要求統一「公平」的標準、習慣相信權威等等,都是正常的,畢竟這是你們原本身處的土壤。但同時也正是這種土讓,讓各位有了期待大學的動力。絕大多數的高中生,都有幾分期待大學的「自由開放」。然而,體制的規劃絕非憑空杜撰亦非毫無根據。大學自由開放的制度設計,目的在於確保「學習」。

    上大學,在初始的意義上,是要從文化、制度、法律、傳統等面向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並進一步對世界有所認識、有所概念。這也是大學博雅教育(通識教育)設立的初衷。對於政治系來說,我們在這方面的要求更深、也有更多比較及討論要進行,借此去回答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政治學。政治系不僅僅只是要讓你們意識到這項事業的重要,更是要你們投身這項事業學習他、專研他。當我們觀察與學習的對象是傳統、是文化、是社會、是制度時,如果沒有搭配自由開放的體制,不可能促成這項學習。

    因此,大學的自由開放,是為了促成我們對於這項事業的學習。在這樣的事業跟環境中,想要追求單一的、永恆的、固定的、肯定的依靠或答案是不切實際的。更甚,面對該事業如此複雜的內涵(面對博雅教育與政治系時),要求單一的授課內容、單一的考試模式、單一的評分方式其實都有損害於你們對於這項事業的學習。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貶低你們對於公平的追求,而是我不希望你們對於公平的追求耽誤你們對於重要事業的學習。

    不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考試模式,反映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以及世界不同的面相。之所以會說在這樣的事業中追求單一是不切實際的也阻礙學習的原因正是在這邊。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不同老師看世界的角度,而不是要求每個老師教相同的內容、用相同的考試、相同的評分。在面對文化、社會、傳統、制度時,這種要求就是讓自己變的狹隘,且放棄了對於這項事業的追求。

    此外,大學的學習,老師只是一個引線,真正的修業在個人。因為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業,沒有老師可以給你不容質疑的答案,要是有,這個老師便是在害你遠離這項事業。因此老師的職責在於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將你們帶入學習的情境,並在困難中給予啟發。這意味著,帶入情境,有所啟發後,思想訓練便是個人的事業。 

    最後要跟你們談的是挫折與公平。我在東吳大學政治系遇到很多挫折,那些真正讓我困擾的挫折往往不是知識上的,而是教學上的。有些老師的課堂並不是學習的地方,沒有學習情境的帶入、沒有反思、沒有啟發,只有滿滿的背誦跟聖經式的教條。面對這些使你遠離這項事業,但礙於體制你又不得不面對的挫折,你必須冷靜的梳理這些教學的問題在哪,該怎麼做可以更好,又有哪些方向可以去反思老師在上課提及聖經式的教條?畢竟,再糟糕的環境都能讓人有所學習,至少能讓人知道什麼是不對的,單純的抱怨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

    在政治系對於公平的追求,就是要建立在這些使你遠離事業的課程上。你們要捍衛自己學習的權利,要求這些不良的課程要像其他使你們接近這項事業的課程一樣,對你們有同等的幫助,而不是追求高中式的公平,使你們反而遠離這項事業。

 

    祝你們學習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