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寫給未來系主任的一封信

寫給未來系主任的一封信:什麼是本系的知識傳統?本系的教學與學習依舊符合大學理念,而始終是個『學習的地方』(A Place of Learning)?

 

系主任您好:

  先感謝您願意接下行政業務繁重的系主任一職,並試圖改變政治系現有狀況。身為一就讀政治系四年的學生,想透過Oakeshott的文本來回首讀政治系的四年中,其所帶給我的疑惑,並與您分享問題與感受。

  政治系作為人文社會科學屬性的科系,其存在於這個社會最為大家所期待和關心的大概是要如何能有一技之長又或者如何與社會接軌,而東吳政治也確實在這樣的社會期待與趨勢中逐漸變成一國考訓練所與國會助理的產地,但這樣的現況所教育出的學生真的符合我們所期待的政治學系學生嗎?我想從以下兩個部分和您分享我的看法。

 

(一)政治學系的責任與價值

  Oakeshott曾於文本中提及有關於大學貴在其能夠理性的交流與溝通,並不被世俗所影響,而我認為這正是本系所必須正視的問題。政治學的知識傳統或許不合時宜,但至今仍存在固有其價值,而我認為作為一教授政治學的科系最應守護和堅持的知識傳統應是「價值的辯論與交談」和「對政治學的思考」,這樣的知識傳統不應隨著時代的潮流而有所改變,也不因世俗的觀念更迭而選擇不去討論或者忽視。

  在政治學的教學場域中,學生及教師都不應對任何價值抱持著不須討論的肯定或否定,在課堂上的交談與思辯應被重視,而不應單單只是單方面地傳授與教學,更多的應是不帶有既定價值觀的爭辯與交流,雖教師在教學的場域中往往被視為權威的代表,但教師的角色應是一給予學生一進入精神世界(歷史、文化、思考等等創立的非物質世界)的引導者,而非價值的傳遞者。

  政治學雖被侷限在六學分的框架中,但對於政治學的學習、討論與質疑不該止步於六學分中,而是應該在六學分的政治學基礎教育中建立政治學系學生一生中對政治學勇於思辯與探討的勇氣,並透過思考來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進而試圖透過理性交流與辯論說服他人。以理性的言說「說服」他人在政治學系與政治學系學生身上應是明顯的特徵,而非應被抑制的特色。

 

(二)學習與教學的困境

  Oakeshott認為學生應是準備好學習的人,而教師的教學絕非偶然,而教學方式應因不同學生而有所差異,教師也應該對精神世界與人類成就的遺產抱持著積極的態度,才得以使學生真正地進入精神世界,邁向成為人的道路。且大學本該是不畏世俗且不受外界影響的一個獨立於社會的純粹教學場域,我們學習的知識無關是否能夠很容易地融入社會,而是應著重在知識的傳授與溝通本身,這樣的教學不應以實踐為目的,又或者以實踐為根基再做延伸,實踐應是學習知識外得以付諸實現的成果展現,而非核心,政治系不該以某些職業為主,並成為其之訓練場所,甚至引以為傲,而現在的政治系則是出現了上述的情況,失去了最純粹的學習與教學,不再是學習的地方。

  學習與教學兩者本身為息息相關的行為,對學生來說,有諸多的學生渴望從政治系中學習一技之長,又或者獲得國考的技能,這樣失去根基的學習不應被無條件的認可;同樣的,教學也不應該以此為本,又或者由教師個人的政治經驗為核心與主體去延伸,而忽視了政治學本科應帶給學生的知識傳統,實踐經驗固然對某些學生是重要的,但應該建立於實踐知識,而非實踐技能,教學的核心不應受到外部社會的趨勢影響而有所改變,使學生能夠透過學習成為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入精神世界才應是教學的主體,當這樣的意識存在於本系的學生與教師心中,學習的地方才有可能存在,政治學系的存在為傳授知識並使學生能夠擁有判斷之能力而非特定職業的產地,大學之所以存在乃是為了隔絕外界紛擾,若科系本身無法意識到,甚至主動成為訓練所,則實無存在之必要,也與學習與教學之目的背道而馳。

  最後,想告訴您我這四年來失去的東西,隨著年級的增長,我很明顯的發現,無論是我又或者同儕,我們或許都在政治學科這個領域獲得了各自想收穫的,但我們卻同時都失去了與彼此言說自己觀點並說服他人的勇氣,我們失去了我所認為的政治系最重要的知識傳統,我們試圖不再去思考政治學與我們的關係,我們不再花心思去說服他人,我們僅僅在表面上傾聽他人也流於表面和敷衍的想法,並就此結束這一個交談,我們不去談論是否認同對方的觀點,僅以尊重為由逃避,而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涯的時刻,我想告訴您,意識到這件事並懸崖勒馬僅是身為政治系學生應做的補救,當其成為常態,政治系學生即會失去最寶貴的核心與知識

 

祝 系務順利

學生 龔育婷

2021/06/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