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函丈:
您好,學生是政治系三年級A班,吳允菲。因在閱讀Michael Oakeshott著作之論教育後,有諸多疑問欲與您討教,故此來函。
首先是何謂本系的知識傳統?在沒有讀過論教育之前,學生可能會回答本系的知識傳統就是政治學的操作型定義,諸如D. Easton所言之「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或是Larswell所言「政治是權力的形成和分配及運用」,再不便是使用現代政治學傳統時期、行為學派以及新制度主義等論述作為回答。
但依據Oakeshott在文本中的論述,其認為「存在於致用中,由一群人共享」,如此便可以稱作為知識傳統。若照Oakeshott的說法,本系的知識傳統應為「存在於政治環境中並盡其所用,且由共同體中的這群人一起共享」。
Oakeshott又提及「我們不應尋求一個政治的定義,要觀察內在對政治活動的理解的知識和教育,以此作為理解政治的手段」,並更進一步闡述「政治是置身行為傳統以追求暗示」。Oakeshott應欲表達,行為傳統會作用深刻卻又不著痕跡的表現在生活各種具體活動之中,而政治就是對於日常生活風格整體,一般安排的活動。
綜上所述,學生認為Oakeshott應該也是如同古典政治學的觀點中所提及,希望政治是達到公共善的一種活動。但是這些答案似乎又有些令人不甚明白,可能需要回歸到最核心的本質問題來探究,也就是何謂政治?何謂政治學?如此,才有可能進一步爬梳出本系知識傳統接近全真的輪廓。
其次是本系的教學與學習依舊符合大學理念,而始終是個『學習的地方』?Oakeshott於文本中表示,學習是「了解自身與周圍世界的綜合性事業」,目的在獲得並學會理解知識以發展自身性格;而教學方面,教師必須透過具有雙向溝通的教導與傳授,使學生了解資訊的判斷,以令學生繼承「精神世界」。因為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進入、擁有並享受這個世界,進而符合成為「人」的資格,這也是大學教育最核心的理念。
但在就讀本系的經驗而言觀之,本系的教學與學習似乎不太符合大學教育的理念,也不太像是學習的地方。如同上述,大學教育的功能目的在於獲得並理解知識,但本系教師可能為了因應社會職場的需求,將原應授與學生「審美能力」改為只授與學生「技術能力」。可實際上本系隸屬人文社會科學範疇,並無專技技術可言,故教師在教學時大多更為傾向僅填鴨知識給學生;而學生端也是如此,似乎只把大學作為培養職業能力的場所,並不真正在乎自己所學的知識為何,更不了解政治與政治學對於政治系的核心價值與意義為何。
談到此處其實感觸有些深刻,目前學生在北市某大型補習班任教,常遇到高三生問:「大學在學什麼?政治系都在幹嘛?你讀政治系是不是要選立委?」,其實遇到這種問題真的不知從何答起,才算是精確且負責任的回答,常常只能顧左右而言他敷衍過去,要他們好好把課本講義的題目背好做好,拿到分數再來煩惱上大學的事情。
說來也真的慚愧,讀完論教育篇才驚覺我也是阻礙學生學習的幫兇之一。同樣,也是如此與大學理念相悖的教學與學習模式,使得本系教學和學習與大學教育理念日漸背道而馳,讓大學淪為職業訓練所而不再是學習的地方。
最後,誠心期望主任能夠帶領本系重返往日榮耀。敬此
教安
學生 吳允菲 敬上
一一〇年 六月十七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