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您好,
作為一個外系學生,從修讀政治系的課程至今。於我而言就是在摸索什麼是政治學的語言、以及試圖理解政治的所在。其中總是會面臨一些尷尬的處境,即對於該學科語境的疏離。然而,也因為這些思考上的碰撞更加深了自己對於政治學的刻畫,並且在今日試圖回答我所認為的、何謂政治學的知識傳統。
首先,在大學當中,政治學的語言透過閱讀典籍和教師的授課風格等各種暗示浮現。當學生接收那些隱而未顯的暗示,開始進入自身位於的共同體的傳統當中,個人便開始進入政治生活。接下來,便是所謂的行為傳統,位於特有的一時一地所形成的在地感。透過以上兩者,來理解政治學的知識傳統,以此邁入成為人的世界。
在對於政治系的課程尚未有較為整體的認識前,著實無法評價貴系是否仍符合大學理念。然而,我仍然希望提出一個比較積極的訴求,即政治學若依然被視為在大學中教授的學問、系所,則政治學系應該且必然要是個學習的地方(A Place of Learning)。作為追尋暗示、教育學生對於信息的判斷的場域,政治系似乎沒有好理由向世俗妥協。尤其是考慮到其所要教育的目標—一個有文化的人。
然而,在面臨要求進步和實用的風氣下。系所總是用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來捍衛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卻又十分矛盾的一再強調本學科的實踐力和前景。當世俗和嚮往客觀知識的教育模式也逐漸侵占教學的場域。「社會化」成了大學的現實。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人文社會學系對於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堅持,責無旁貸的需避免與世俗的妥協。而記得這是一項關於人的事業,透過教育,「新成員由此進入他們的世界。」。
祝順心
學生胡心穎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