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寫給未來系主任的一封信

「寫給未來系主任的信:什麼是本系的知識傳統?本系的教學與學習依舊符合大學理念,而始終是個『學習的地方』」

系主任您好:

做為即將進入政治系就讀的轉系生,想與您分享過去一年在學習上的經歷與心得,以及對政治系與大學在知識追求方向上的想像。

高中階段讀的是以培養思辨能力與人文關懷為特色的特殊班,三年的訓練後除了眼界增廣,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問題時,相較同儕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並有了做出評斷的能力。上學期在企管系就讀的過程中發現,或許是學系特質的緣故,在知識上,從老師到學生似乎都以「產值」、「效率」、「效益」為追求,這些或許是從事商業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但高中的所學讓我隱約覺得為學似乎不該僅止於如此。

我想到前陣子PTT上有篇關於「人文社會科學無用論」的文章引起熱烈討論,該篇文章以當今政治場域上較有爭議的政治人物切入,並以理工科系未來的出路相較之,似乎想強調從人社相關科系畢業後,若不能成為投機但沒有專業、在政治工作上非但沒有「產值」、只會用盡權術以謀私利的政客,則只能當個對社會進步沒有助益的「社畜」;而理工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則擁有一技之長,得以有大量的工作選擇與豐富的出路。

姑且不論此文以偏概全的偏頗與不夠充足的例證,針對今日社會對「產值」的信仰與追求我想發表一點淺見。

首先,對於一門學識的有用與否其實很難定義且沒有一致的標準。以近日熱門的疫苗問題為例,作為決策者,從疫苗的事前預訂、簽約、購買、審核,到得到疫苗後,在施打上應做的安排措施與相關配套方法,這些都需要納入多方意見且審慎而嚴謹的考量各種問題,並對每項可能面對的問題逐一做出因應策略,這些繁瑣的思考與決策過程雖不為人所見,但皆是科學與專業,而要具備這些能力絕非僅是具有所謂「有用的知識」就能完成,若沒有過去那些難以在短時間顯現成果的知識的學習,則政策將無法面面俱到的含括所有人的需求。

其次,對學科能力的成果難以量化,不同事件有不同標準,社會對能力產生之價值的裁量也因人而異,若只著重在薪資或物質成就的追求,則必忽略其他需要長遠時間才能彰顯的事物。

最後,我認為必須思考的是產值為何重要、產值是否需要成為眾人奉行的圭臬。東吳的商學院經常以「企業最愛學校」的排行為追求,強調於本校畢業後將有大好前程與優渥待遇。為此,我認為大學教育不該淪為職業訓練,校方在辦學與經營上不該以企業愛用的榜單為標桿。資本社會中對於金錢與物質的追求固然重要,多數人在選擇學校時會以畢業後該校在職場的風評為考量也其來有自,然而必須思考的是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否僅僅如此,若辦學僅將目光放在淺短的現實面,那作為高教場域必在學術事業上失去方向。大學教育應著重在判斷力與思考力的養成,僅在任何可取代價值上的企求,將無助於成為更好且獨特的個體。

對於政治系教育的想像,正是在學術之外對學生自觀與思考能力上的訓練,唯有掌握問題意識的能力,才能針對問題進行後續的思考,進而明白自身與周圍的樣子與事物的本質,而任何改變與作為都必在了解現況後才能找到方向。

為此,我選擇在大二轉進政治系,以期獲得更多嚮往中的訓練與塑造,也期待系主任在上任後,能讓本系成為能培養學生敢於思考、評斷,且對自我有強烈認知的教學場域。

 

順利

學生 謝俊彥

2021/06/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