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師您好:
首先學生希望能恭喜您成為下屆本系的系主任,並願意承擔帶領系務推動與發展的重要工作,誠心地祝福您未來工作一切順利。本學期甫閱讀完Oakeshott有關政治教育之文章,並聽完您的政見發表對於政治系未來願景之陳述,希望綜合學生三年以來在本系的學習心得,與您共同探討政治系的未來應走向何處,以及怎樣的規劃才能夠讓本系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地方(A Place of Learning)。
(一)政治學作為人文學科
談及本系的特長之處,諸多人可能談及政治的範圍廣博,並能給予我們更寬廣的視野以進行有邏輯、周全性的獨立思考,而便對現代化的挑戰,本系亦不免受到衝擊而必須在課程規劃上做出改變,納入了被認為具有實用性質、技術性的學科,正如同您不斷提及的本系課程改革,無論是在基礎課程的強化、各個課程間的整合和特色課群的開設,希望能為學生培養進入社會中應具備的技能。
然而,我相信缺乏一個對於政治系的核心認識為發散的課程設計,即並不以政治學的知識傳統為本的課程,將造成學科之間的疏離,Oakeshott提及人為學習是學習去回應理智冒險的召喚,人必須在過程中展現他們對世界和自身的不同理解,因此,政治學的學習本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特別是專門技藝或自然科學)有其本質上的不同,學習與文化對話以及如何透過語言、歷史和哲學理解自身,特別是在大學教育之中,那些看來不合時宜的部分更是應該被認識、挖掘,並試圖和當代議題進行對話的珍貴部分,亦是啟發如何為人的線索。
(二)教育和個人的社會化
談及如何凝聚師生共識,以及強化師生間的溝通面向,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者的面相共同著手,現今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學生不滿意教師的教學,教師也無從透過與學生的互動中調整期教學方式,於是大學教育淪為市場拍賣,教學品質、評分標準等被混為一談,學習的成果成為了成績單中的一欄註記或畢業證書中的證明,對Oakeshott而言,學校(或在此將其換作本系)體現了教師和學習者的歷史共同體,成為代際間知識貫通的場域,教師在此之中透過各種形式(包含演說、交談、暗示、勸誘、批評等)傳授關乎如何判斷的一切知識,學習者汲取此些養分並長成與眾不同的自我認識,學習如何去感受、理解並進行選擇。由此,談及本系在基礎課程的設計上,必修課程便不應該限制應該閱讀的材料或形式,否則此即等同認為存在既定的知識通往正確的航路,無知地認為學習的路途上存有避風港可供停泊。
(三)學術社群以及政治社群
政治學作為一門學科,因涉及一群人的一班安排之活動,面臨著其他學科少有的衝突與矛盾,一方面,作為一個理應被廣泛學習有關我們來自何處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卻由於其涉及強制力的一面而被認識為經營權力的特殊活動。您在演說中提到屬於政治系的歷史印記,乃是在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政治學知識場域學習者的投入與在場, 然而,在合併了學術社群及政治社群兩者,近年來並未成功地營造置於當代政治環境的發聲地位,並被許多人譏為黨工訓練所,是以當致力於為學生找尋合適的未來出路的同時,在課程設計或教學上是否忽略了哪些重要成分,而使得我們安逸於當下氛圍,怠於思索如何質疑。
認識到當代的大學體制有其辦學經營上的經濟壓力、來自國家強制力的指導,以及如何與社會相連結的現實面,修道院式的大學教育縱然令人嚮往,如同它號召了知識追尋的純粹、呼喚成為人的卓越,但事實卻是本系的存續仍有諸多制度因素必須面對,各類指標殘暴地將大學教育的成果分割成一項一項可供評分的項目,教師在現今面對的任務不僅是教授學生,教育作為事業亦面臨著世俗瑣事侵擾,但縱使如此,仍希望教授您能在面對此庸俗而不值得獻身的局面,最大程度地保留政治系作為學習的地方所應該具備的品質,並以政治學的知識傳統作為指導來成就此一事業。
敬祝
系務順利
學生 王奕凱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