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 您好:
我是目前就讀於三年級的學生,陳佳愉。
一直以來我反覆在思考政治系的所學將推動、建構我往什麼樣的未來前進,也從抗拒去面對自己以及政治系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到現在我經常回過頭反思政治系三年以來所學為何?它幫助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而這在我近期讀了韋伯關於志業的兩篇演說後,心裡有了一些解答,以下是我想與您分享的心得和一些對政治系課程的建議。
在閱讀〈學術作為一種志業〉這篇演說後,我從韋伯的文中整理出兩個我所認為來到政治學系這個學術殿堂應該學習的主軸,換句話說,也是我認為身為政治系的教師所應帶給學生們的學術涵養。
首先,韋伯在文中提出「在學術工作上,每一次完滿,意思就是新問題的提出;學術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過時。」然而「學術工作要求過時」這點,在我回頭檢視自己所修的課,以及觀察政治系這三年來所開的課程後尤其深刻感受。
在政治系甚至其他人文社會相關科系中,我們過去幾年間為提升本系的競爭力、與真實世界接軌而不斷求新求變,期待能帶給學生們能學以致用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現代政治及社會樣貌的塑造是根源於什麼、所謂的政治共同體是如何生成等問題,唯有透過思想進程或理論變遷的知識傳授方能達成,才使學生有真正認識政治世界樣貌的可能,而這也是只有在進入大學抑或政治學系這個學術殿堂,所能提供給學生與其他教學領域,甚至其他科系的唯一不同之處,但對我而言,這些應作為政治系課程本質的內容在我們系上是慢慢脫節。
第二,韋伯認為身為一位教師應教授予學生價值體系裡的多元,也要讓學生體悟及思考在價值體系中的諸神交戰是無可避免,倘若教師在教學時引進個人的價值判斷,對於事實的完整了解即不復存在。然而在這三年政治系的課程中,卻少見教師有這樣的能力與特質,既無法公正不倚地在其言詞中不表達內心對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的偏好,也沒有真正帶領學生或與學生共同去認識各個價值的精神及內涵。這同時呼應了韋伯所認為的學術工作應啟人清明,因此教師作為學術工作者不只應保持自身的清明,若能在其教學及帶領下幫助學生找到在價值體系當中的信仰及其終極意義,並對自己的抉擇提供一套交代,則教師便盡了啟人清明的職責。
之所以上述兩段心得與批判都僅從教學端的角度去切入,是因為我認為若要改變只能從教師的日常與學術養成而能達成,而接下來我將以〈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韋伯所認為志業政治家應具備的條件,來論述政治系的所學究竟應該為何。
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韋伯提出他所認為成為志業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三項人格條件:熱情、責任感、判斷力。熱情是指要對踏實的理想獻身,將自己信奉的價值透過自身的力量去實踐,而熱情並非只有一股腦的衝勁,此處所說「切事的熱情」是要和責任感緊密扣合的;而判斷力則指要拿捏對人與事的距離,面對現實時能沈穩並如實地做出決定。
而我認為,成為志業政治家所須具備的三項人格條件是非人力所能及,無法僅僅依憑學習而養成。但身為一個最接近政治的學科應提供土壤,並以培養學生長成我們所期待的「志業政治家」的模樣為目的。政治系不只需鼓勵學生們抱著熾烈而切事的熱情投身於學術或政治工作,同時也要警惕學生要有冷靜的判斷。即便能在兩者之中權衡的人畢竟是少數,政治系仍須思考如何透過課程激發學生對於學術或政治工作的熱情,甚至獻身於此的動機?創造什麼樣的學習場域而能讓學生體會身為志業政治家如何保持對人與事的距離,而有冷靜沈穩的判斷力?
然而,最終仍須進一步問:志業政治家有助於民主體制的健全發展嗎?若沒有的話,我們何須討論政治系是否要培養志業政治家?
雖然培養志業政治家是重要的,但其距離維繫健全的民主政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認為兩者並沒有強烈的相關。在此處我想將韋伯在文中所提到的權力與權力感,作為論述這個想法的基礎。韋伯認為「權力是一切政治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時因此是一切政治的動力之一」志業政治家在從事政治工作時,同樣無可避免地要去面對權力的運用及分配,而這也是政治工作的迷人之處,它使人獲得“權力感”,而能讓人覺得自身已擺脫了日常庸碌刻板的生活。但我們也必須去面對擁有權力是會使人變質的,我們要如何確保志業政治家在擁有權力後仍能不受任何誘惑,抱持著純粹的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投身於政治工作上?在此處也引述韋伯所說「虛榮,是一切切事的獻身和一切距離的死敵。」這句話正點名了擁有權力使人產生的變質對於志業政治家是極大的威脅。
而維繫健全民主政體的要素除了志業政治家面對權力仍能不受誘惑以外,還要考慮在這個民主政體中有多少「公民」,他們無需如同志業政治家一樣有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等人格條件,但既已民主政體中涵蓋多元價值且強調人民能夠透過不同手段影響政治,公民的養成非常重要。而公民如何養成又是誰的責任,由於需花較多時間思考及解釋因此在此處暫時不談。
「政治,是一種並施熱情和判斷力,去出勁而緩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在韋伯的觀點中,學術與政治都是苦悶的,且以兩者作為志業的人都必須具備願意獻身於此的熱情,若政治系在學術上能讓學生體會這份「熱情」而能點燃學生投身於政治的火花,那麼政治系應是有助於我們接近政治的,但在學習與接近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所要接近的政治應是什麼模樣(理想)?它距離我們現在所見的政治(現實)有多遙遠?而唯有真正認識政治與政治世界的樣貌,深刻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並瞭解學術與政治工作對於民主政體的維繫能夠有哪些貢獻又該如何可能,才可能真正投身於政治,而不會受到任何誘惑或因素的牽引及偏離。
感謝主任撥冗閱讀。
祝
系務順利,萬事順心
學生 陳佳愉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