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人文社會學科精神
政治系作為已就讀近四年的科系,我想政治系的朋友們應該皆有相似的經驗,時常被周圍的親朋好友們詢問:「讀政治以後要幹嘛,選總統喔?」、「讀這個以後有工作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啼笑皆非卻也不知該如何反駁,只能笑笑帶過。然此卻也成為一股反思自問的動力,究竟「政治學」這個學科的內涵與意義為何,其所要達成之目的究竟是什麼?
初入東吳時懞懂地從各種雜沓多樣的課程探尋著、挖掘著,消費主義式的接收攫取不同來源的「知識」,總以為將教授的金玉良言寫上筆記、塞入腦中後,便可領悟該領域的奧秘知識。
隨著年級漸長,從政治學的外圍輪廓漸向中心探進,試圖揭開位於核心的面貌究竟為何。我認為其中並無一具體有形之真理或知識寶藏等待世人予以開啟或尋獲,而是存在於個人內心的生命意涵與自我認識,是一種來自其心中倚靠之經驗故事和觀念所建構的思想模式,是多元且無限的,用以回答人類個體生命的意義。例如:「何謂善」、「何謂幸福生活」、「我該成為如何的人」等,每人皆有不同之答案和其信奉的理念信仰。
而政治對於其他學科之獨到特質在於:「政治研究和國家密不可分」,人類歷史走來至此,個人生活總羈絆於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關係。因此對於政體的演化、歷史背景的掌握以及政治發展的過程應瞭若指掌,建構具有史觀基礎的邏輯與眼界,和原典與思想進行對話思辨,以古鑑今,最終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信仰與神靈,對當代人類社群或自我終生的意義和價值作出詮釋,並以其為依歸。
東吳政治-四年之回顧
回首四年的學習生涯,許多課程不乏淪為教授個人的單方宣教,桎梏限縮於國高中階段的消費式、填鴨式學習,將政治學如此浩瀚、依賴思辨的學科異化為具有固定答案和技術計量的自然科學,更遑論將自我之意識形態宣揚於課堂中;而在接收單一方向知識傳播的學生則喪失興趣,抑或怒不敢言,課堂上形同毫無交集的平行世界,終究一籌莫展。
如同韋伯所言,「真正的教師會謹防在講台上向學生以明確宣講或暗示的方式強制灌輸任何一種立場」,能夠「讓事實說話」,指明每一種政體或思想對政治生活的條件影響為何。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富有責任感與道德性的教育者所應處的位置,能夠利用淵博的知識和方法啟蒙截然不同思想之學生,帶領其思考辯證,創造自我探索與解放的機會。
畢業生之未來
政治學作為一個人文主義的學科,自古來皆非以職業培訓為導向,而是在找尋上述自我內涵或當代人類社群意義的路途中,在學術的無垠大洋中尋獲自己所虔誠寄託之信仰,並依此培養出熱情、責任感和眼界,能夠在未來險惡的世道與現實中保有一盞初心之明燈,不在人生的風浪中就此迷茫淹沒。
政治系學生必得成為領導者或哲學家國王嗎?權力的獲取與掌握乃偶然與機緣所賜,非由個人努力所能保證,反而和家世背景、財力等與身俱來的資源有關,未必人人能有所觸及。
因此,最重要的是個人內心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發掘自我生命意義之善。或許有些人認為建構一個更好的政治社群、投入公共事務是其所追求之幸福,那切記虔誠侍奉你所信仰的理想,勿被政治之魔鬼所魅惑成為追逐權力之動物;若無心投身,則獨善其身,做一位具有思辨力、能夠明辨事實並追求更好生活的好公民,向著心中之幸福生活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